首页 -- > 实验室新闻 > 正文

UAC科普 | “你好!水下机器人”我室童峰教授在槟榔中学的科学公开课开讲啦!
2021-06-17 09:29:39   来源: 点击:

   “喂?机器人吗?你在哪?”

“我在海底。”

从某种程度上,入深海,或许比登天还要困难。借助机器人的力量,让水下机器人替代人类完成各项水下任务,是海洋研究与开发的必由之路。实际上在水声信息通信、特种机械、人工智能等飞速发展的高新技术时代,水下机器人配备了发达的“千里眼”“顺风耳”“三头六臂”,大大提高了水下机器人的工作效率。

在刚刚过去的全国科技活动周,水声通信与海洋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童峰教授带领厦门市槟榔中学200位初中生“初探”水下机器人的奥秘。什么是水下机器人?它们有哪些种类?分别有什么特点?能应用到什么工作中去?

童峰教授围绕水下机器人发展、认识水下机器人、仿生、如何与水下机器人通信这四个维度为在场的初中生带来了一场科学盛宴,让年轻的学子们感受到海洋的魅力,深刻体会到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他语言幽默,用“鱼鳔”、“遥控车玩具”、“滑翔机”等同学们熟知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解释了各类水下机器人的特点,为同学们描绘了一幅清晰鲜明的“水下机器人家族图谱”。关于水下机器人未来的发展方向,童峰教授坦言,许多问题至今未得到解决。比如折射问题、干扰问题等等。海洋的风云变幻,使得信息收到干扰的“过程”也不尽相同,希望将来有更多人从事水下通讯的研究。整场科学公开课,同学们的问题也很多,比如“声纳是否会影响海洋生物?如果水下机器人丢失无法找回,是否会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当声纳在水下受到影响后,在不知道原来声波的前提下,是如何复原的?”童峰教授一一作了细心的解答。

讲座的最后,他向同学们详细地介绍了厦门大学水声通信研究,并邀请同学们参与厦门大学海洋科学开放日活动,通过参观高校实验室前沿科研成果感受海洋的奥秘,并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未来为祖国的海洋建设贡献力量。


下一篇:童峰教授课题组在物联网领域顶级期刊发表水声组网 最新研究成果
上一篇:我室张宇教授应邀做客厦门大学“南强新睿讲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