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实验室新闻 > 正文

我室张宇教授应邀做客厦门大学“南强新睿讲坛”
2021-04-09 07:44:55   来源: 点击:


在厦门大学即将迎来百年校庆之际,41日下午,我室张宇教授应邀出席在“海上厦大”——“嘉庚”号海洋科考船举办的“南强新睿讲坛”第十一讲并作题为《海洋仿生机器人及智能探测》的专题讲座。受学校领导委托,校人事处处长、党委人才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李军教授为张宇教授颁发“南强新睿讲坛”纪念牌。来自全校15个学院的30余名学生代表通过易班抢票共同参与。

本次讲坛严格按照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举办。张宇教授从科研、科创与应用展望等三个部分为与会师生介绍了海洋仿生机器人及智能探测的相关知识和研究进展。张宇教授指出,“智慧海洋”工程的关键是发展水下机器人等海洋高端装备和智能探测技术。海洋仿生涉及海洋物理、海洋生物、人工智能、仿生学等多学科交叉,通过阐明生物优异感知原理,研发仿生材料,优化仿生模型,实现探测应用,为智慧海洋探测技术和高端设备研发提供了新原理和新方法。他指出,仿生机器人及智能探测研究需要着重解决三个科学问题:1. What?即揭示生物和仿生系统的结构与材料;2. Why?即阐明仿生智能探测的机理;3. How to use?即实现仿生技术在生物仿真、探测和通信等方面应用。他认为,仿生机器人科创可以把海洋知识与3D打印、机器人、编程等STEM教育理念贯穿结合,让学生在接受人工智能教育的同时,感受海洋、认知海洋、走向海洋。海洋与地球学院水下探测机器人创新俱乐部在水中机器人大赛等学业竞赛、海洋科教与科普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展望未来,海洋仿生机器人及智能探测技术在智慧海洋与水下机器人教育、智慧牧场与生态养殖、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等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空间和光明的发展前景。

在互动交流环节,张宇教授指出,海洋是个空间概念,生物、材料、物理、信息等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必将使“智慧海洋”产生巨大的创新动能,在人才培养中要加强学科交叉,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做到学以致用。他希望同学们立志科学,视野开阔,勇于探索,勤于实践,在求知道路上秉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厦大精神。


讲座开始前,现场师生在科考船运行管理中心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先后参观了科考船控制室、实验室、资料室、餐厅、宿舍等船上工作、生活设施,了解远洋科学考察、研究的有关情况。


此次讲坛恰逢厦门大学百年校庆。科考船上悬挂着“弘扬嘉庚精神、奋进一流征程”的校庆主题横幅。讲座结束后,现场的师生们登上甲板,手举着校徽、百年校庆标识等图板,共同祝福母校在新百年乘风破浪、再铸辉煌!


南强新睿讲坛由厦门大学党委人才工作办公室/人事处主办,厦门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和有关单位承办,厦门大学党委宣传部和有关单位协办,由厦门大学近年来新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主讲。讲坛的设立旨在充分展示厦门大学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最新进展,充分展示新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学术水平和个人风采,搭设起新引进高层次人才与学生、与学术同行、与学术前辈交流切磋的特色平台。

 

【人物名片】

张宇,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在海洋仿生探测与通信、海洋新材料、仿生机器人、海洋人工智能等取得创新成果,研究成果发表在National Science ReviewScience Advances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等国际权威期刊,主持有关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等。

 

下一篇:UAC科普 | “你好!水下机器人”我室童峰教授在槟榔中学的科学公开课开讲啦!
上一篇:最全最新!我室童峰教授参与编撰的我国首套水声技术系列专著获批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