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实验室新闻 > 正文

水声通信与海洋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参与海洋科学开放日活动
2016-11-29 16:41:11   来源: 点击:

        2016年11月13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以“探索海洋”为主题的“第五届厦门大学海洋科学开放日”在厦门大学翔安校区隆重拉开序幕。作为厦门国际海洋周的经典系列活动之一,本次开放日共有50多个实验室和学生展位对外开放,约400名师生投入工作,短短7小时便吸引近8000名市民到场参加,为公众献上了一道全方位、立体化的海洋科学盛宴。陶毅老师受邀作了题为“聆听鱼类的歌唱”的科普讲座。童峰老师课题组的AUV小组在希平楼二楼设立水下机器鱼展位,场面异常火爆。
1. 聆听水下乐章
        陶毅,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应用海洋物理与工程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水声通信、海洋生物声信号处理。
        当日能容纳200人的周隆泉楼A3-206报告厅座无虚席,互动踊跃。陶毅老师在讲座一开场就别出心裁地以小测试的形式让现场观众通过听自然界的各种音频进而猜测声音来源。从蓝鲸、海象、牡蛎蟾鱼到闪电、商船、裂冰,各种各样神奇的声音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更惭愧于平日对这些美妙声音的忽略。趣味问答过后,陶毅老师围绕“为什么研究水下声学”这个问题深入浅出地向观众们介绍几种波的传播距离以及水下声学在精确测量海深方面的应用,并现场展示了几种鱼类和鲸豚等海洋歌唱家的声音和声谱图。最令人称奇的当属那些应用声学技巧经不同形式的傅立叶变换和小波变换所呈现出的精美绝伦变幻万千的听觉可视化影像,它们被声学工程师们亲切地称为“看得见的歌声”。

陶毅老师现场展示各种鱼类声音

 

观众神情专注地聆听鱼类的声音

 
2.机器鱼带你飞
        水下机器鱼也称无人遥控潜水器,是一种工作于水下的极限作业机器人。典型的遥控潜水器是由水面设备(包括操纵控制台、电缆绞车、吊放设备、供电系统等)和水下设备(包括中继器和潜水器本体)组成。潜水器本体在水下靠推进器运动,本体上装有观测设备(摄像机、照相机、照明灯等)和作业设备(机械手、切割器、清洗器等),可用于水下安全搜救,管道检查,科研教学,能源产业,渔业等多个领域。
        当天的水下机器鱼展位一到整点时刻的现场操作展示时间便人头攒动,一波又一波的家长领着孩子蜂拥而至,驻足观看。观众近距离观看水下机器鱼上浮下潜、拍摄照片、机器手抓取水下物体等一系列操作演示,通过志愿者们生动详尽的解说进一步了解水下机器鱼的工作原理及其广泛的应用空间。演示之余,志愿者们借助水下机器鱼视频科普机器鱼,介绍实验室的小伙伴们如何利用水下机器鱼进行水声实验,并引用海豚的例子,使大家认识到声波在水下信息传播中的重要性,激发了在场观众对水下机器鱼的浓厚兴趣,现场不乏对此已有所了解的家长甚至是小朋友,提出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印象较深刻的是一个10岁左右小朋友特地观看了两次机器鱼展示,还兴致勃勃地与志愿者们探讨水下浮力以及水下声波传递信息的知识。
 

志愿者现场操作演示水下机器鱼

 

水下机器鱼展位前人头攒动

 
        五年来,海洋科学开放日通过开展科普讲座、实验操作课程、模型制作、实验室参观、科普宣传片、高新技术演示等一系列科普活动向公众展示了海洋的魅力,普及了海洋科学知识,促进其对海洋的认知,提高全民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受到社会公众的广泛好评。科研实验室作为科学技术新知识的发源地与富集地,具有开展科普活动的天然优势,担负着传播科学技术知识与方法、培养科学态度与精神的社会职责,我实验室今后仍将致力于科普教育与公众开放工作,为共同促进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提升发挥作用。
 

下一篇:海洋物理论坛第十三讲: 水下遥感体系的若干研究问题
上一篇:热烈祝贺我实验室陈东升老师带队获得第七届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