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宇教授课题组在海豚声接收机理研究取得新进展,最新研究成果“Investigation on acoustic reception pathways in finless porpoise (Neophocaena asiaorientalis sunameri) with insight into an alternative pathway”于2018年11月13日在国际著名生物仿生类学术期刊《Bioinspiration & Biomimetics》(2017JCR工程技术类2区) 接收发表,论文第一署名单位为厦门大学水声通信与海洋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鲸豚声呐系统的高效性吸引着科学家们进行大量的基础研究工作。近年来,张宇教授课题组关于鲸豚回声定位系统的基础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内外关注,也为仿生声呐工作的推进提供了参考。张宇教授和他的博士研究生宋忠长、助理工程师徐晓辉,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的T Aran Mooney副教授、Adam B Smith博士以及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的王先艳副研究员开展国际化、跨学科合作研究。这项合作成果表明了江豚在声接收过程中存在着新的一条由固体结构和软组织结构组成的传播通道。这项研究为以往海豚下颌声接收理论提供创新认识,对加深鲸豚声学接收机理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该成果表明江豚不仅在头部发射系统利用头部内软物质组织结构和头骨固体结构等多相复合体来传输声波,还充分利用了组织特性各异的多相介质来传导声波。该研究成果将实验室工作从鲸豚的发射系统扩展到接收系统,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图1 江豚声学接收通道解剖结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