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中午,信息学院“青年教师论坛系列活动”在物理机电大楼5楼咖啡厅如期举行。论坛邀请了厦门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屈小波博导,厦门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吴雅萍博导作为主讲人,为青年教师分享科研感悟、畅谈科研人生。信息学院青年教师李乔、杨和林、苏毓涵等12位老师出席活动,本场活动由信息与通信工程系教工党支部、信息与通信工程系博士生党支部联合主办。
论坛活动首先由信息学院副院长、我室副主任袁飞老师作开场白,他简要介绍了两位主讲嘉宾屈小波和吴雅萍老师的科研履历和取得的丰硕研究成果,并依次介绍到场的青年教师基本情况。随后,涂晓彤等青年教师发言,希望屈老师和吴老师可以从科研工作、项目申报和团队建设等方面分享经验。
屈小波老师分享科研体会,他强调了四点内容:第一,要积极进行学术成果产业化转换,多与一线工作人员交流,让学术成果真正落地;第二,要积极与专家交流,多听取专家的意见;第三,要在产业转化、科技获奖、标志性论文方面突出自己工作的亮点;第四,要坐得住冷板凳,深耕自己的研究,踏踏实实做工作,形成自己的“品牌”效应,避免“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做研究。
吴雅萍老师则围绕青年教师如何做好研究,如何确立研究方向提出以下建议:第一,要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紧跟前沿热点技术的发展;第二,做科研要有聚焦性,沿着自己的科研主线逐步深入,避免科研方向过于分散;第三,注重科研成果的产业转化;第四,提高自己科研成果的显示度,积极参与国际会议,向同行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多与同行进行交流。
屈小波老师和吴雅萍老师还围绕如何进行团队建设这一问题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在交流环节,青年教师提出“如何快乐地做科研?”,“如何避免科研中的内卷?”等问题。屈小波,吴雅萍老师认真听取大家的发言,以深入浅出的讲解耐心为大家答疑解惑。
本次论坛给大家提供了与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的学习交流机会,解答了青年教师在科研和生活上的困惑。同时,青年教师要避免脱离具体实际做科研,要做可以落地、可以造福社会的实实在在的科研。
活动在阵阵掌声中落幕,青年教师们一致表示本次论坛给大家提供了与前辈学习交流的机会,解答了青年老师的诸多困惑,对今后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青年教师论坛系列活动,是由青年教师自动发起,学院党委大力支持,师生党支部联合主办的一项品牌性活动。旨在以党建为引领,围绕“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三大国家战略,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探讨新时代高校如何人才自主培养质量,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把各方面人才聚集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活动通过邀请专家报告交流,帮助青年党员了解学科前沿,熟悉科研规律,激发他们将个人科研兴趣融入地方发展和国家战略上,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

文 | 张建鑫 林志平
图 | 林志平 张建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