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3日,水声通信与海洋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在厦门大学颂恩楼215会议室成功召开。会议由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李启虎院士主持,来自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学术委员会委员、校科技处谭忠处长、海洋与地球学院党委书记邱七星、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李军院长、王程副院长以及实验室相关工作人员出席了此次会议。
会议首先由谭忠处长代表学校致欢迎词,对百忙之中拨冗莅会指导的学术委员和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对本次会议的顺利召开和实验室今年的教育部评估工作寄予了高度的期许,同时衷心希望与会专家能借助此次会议召开的契机,共同把脉实验室发展大计,为部重实验室平台的建设和发展出谋划策。
图为科技处谭忠处长致欢迎词
随后,实验室主任商少平教授从实验室基本情况、年度研究工作和水平、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开放交流和运行管理、迎评工作等方面向在座的与会人员作实验室2016年度工作汇报,并介绍下一步工作思路和计划。委员们认真听取并审议了2016年度工作报告,经过质询讨论,学术委员会充分肯定实验室的2016年度工作,认为实验室在科研工作和能力建设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图为实验室主任商少平教授在会上作年度工作报告
过去的一年,实验室积极承担国家各类科技计划、国家安全以及地方经济建设的相关科学研究。2016年实验室共承担各类科研课题109项,合同经费6796.1万元。其中,年度新增课题47项,合同经费3475.9万元;实验室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共发表论文85篇,其中SCI论文26篇、EI论文36篇,出版编著1本;共获得专利授权27项,申请专利31项,获得软件著作权2项。2016年培养在读博士生71名,硕士生203名(其中,毕业博士生17名,硕士生56名);博士后4名,进修教师4名。实验室科研工作在能见度理论创新及其应用、仿生声呐、重建鲸豚类生物声呐系统、先进压电材料测试及应用等方面取得了突破;不同海况下水声信道对声传播的影响、多跳水声网络动态编码协作通信技术和嵌入式水声通信技术,水声传感网络节点定位技术、水声图像感知通信,认知通信技术、水下图像处理技术,南海动力数值研究、高频地波雷达适用性评估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申报的两项成果已通过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的初评。与此同时,实验室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也取得突破,引进国家高层次人才付立群博士和“闽江学者”特聘教授俞容山博士,洪学敏副教授晋升为教授。
学术委员们一致认为实验室提出的下一步工作思路合理、可行,同时提出宝贵的指导性意见和建议,希望实验室能结合国家重大需求,开展相关工程应用研究;围绕今年评估重点工作和实验室研究方向,梳理和凝练实验室近五年来取得的标志性成果,加强组织协调,做好评估准备工作。会议气氛生动热烈,与会人员群策群力,积极建言献策,就能提升实验室影响力和地位的项目资源、研究方向和其他协同合作事宜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
会议期间,委员们一共评议了5份2017年度开放课题申请书,批准其中的4项开放课题,申请人分别来自哈尔滨工程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河海大学和海南师范大学等。此外,黄建国教授还受邀前往翔安校区为厦大师生作了一场精彩生动的学术报告。
今年对实验室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评估之年,我室将继续秉承优良传统,紧扣研究特色,注重夯实基础,凝聚部重平台建设初心的共识,提升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促进开放交流和学术合作,积极谋划实验室下一轮科学发展蓝图,充满信心、全力以赴应对即将到来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