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实验室新闻 > 正文

水声通信与海洋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厦门大学召开
2015-10-13 17:58:49   来源: 点击:

         
         2015年10月10 日-11日,水声通信与海洋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厦门大学顺利召开,会议由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李启虎院士主持,西北工业大学黄建国教授、哈尔滨工程大学孙大军教授、清华大学王京教授、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肖灵研究员、中国海洋大学王宁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李东教授及本校的学术委员会委员,校科技处毛通双副处长,海洋与地球学院王克坚院长、邱七星书记、商少凌副院长,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王程副院长,以及实验室相关人员出席了此次会议。

         会议首先由厦门大学科技处毛通双副处长致欢迎辞。随后,会议在李启虎院士的主持下进行。会议过程中,实验室主任商少平教授汇报了2012-2014年度的工作情况和下一步工作思路,委员们审议了实验室年度工作报告。经过认真咨询和讨论,委员们充分肯定了实验室的工作,认为实验室在科研工作和能力建设方面均取得了重要进展。近三年来,实验室积极参与国家各类科技计划、国家安全以及地方经济建设的相关科学研究,共承担各类科研课题142项,经费9793万;共发表论文163篇,其中SCI、EI论文116篇;共获授权发明专利15项,承办/协办学术会议11场;培养毕业博士生27名、硕士生204名。主要研究进展包括:在水声信道编解码、基于凸优化的稀疏水声信道估计及其在通信、定位应用方面,在中远距离高速水声通信和水声传感网的多用户通信研究方面,取得系列创新成果;在CDOM水色遥感算法、水体光学特性反演影响因素、SAR图像海冰分割方法等研究方面取得长足进展,在藻华种类遥感识别、SAR图像海上溢油识别方面,取得创新性成果;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级风圈半径的台风风场模型;与国际著名学者合作,在鲸豚生物声呐物理机理和超声波束形成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基于海豚生物声呐提出仿生换能器概念,受到国际同行的关注。此外,实验室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实验室成员入选福建省高校百名领军人才、福建省新世纪人才计划、福建省首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计划各1名,获福建省杰出青年基金1名。学术委员会认为,实验室提出的下一步工作思路合理、可行,建议进一步整合各研究方向的重点,加强学科方向的凝练、交叉与拓展,进一步加强实验室与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合作交流,多举办国际性的学术交流活动,加强与相关实验平台的协同建设。

         会议期间,委员们审核通过了五份开放课题申请书,申请人分别来自西交利物浦大学、山东省计算中心、西北工业大学、上海大学和常州工学院。此外,远道而来的委员们还为实验室师生做了2场高水平的学术报告。
据了解,作为我校首个工科领域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水声通信与海洋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整合我校海洋科学、信息科学的优势力量,于2005年开始筹建,2009年通过教育部的验收并批准正式开放运行,实验室在国内外水声领域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图为商少平主任向各位与会人员作汇报。



下一篇:海洋物理论坛第五讲:建设国际—流学科——水声与电子信息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上一篇:水声通信与海洋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知

分享到: